|
|
|
| 发布日期:2016-03-18 16:56 信息来源:介入室 作者:刘南田 访问次数:
|
|
——江西省人民医院介入诊疗中心的日与夜
东风解冻,鱼徙负冰,春江水暖,百草回芽。在这春暖花开之际,大家都开始背起行囊忙着出门旅游。然而,介入室的医护人员却在紧张忙碌着,每天工作从早上工作到凌晨,每个周末放弃休息,加班加点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医务工作者,肩上不仅加载着沉重的铅衣,更挑起百姓健康的重担。
“叮铃……”介入室响起了急切的电话声,“急诊科马上要送一位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病人做介入手术。”正是中午饭点,接电话后,当值护士李建文、周蓓马上忙碌,熟练地准备着手术物品及抢救药品。经过造影检查90多岁的老爷爷心脏血管的前降支及右冠全闭塞,只剩下回旋支10%的血流来供应整个心脏。患者病情非常危重,命悬一线。介入医生紧张地进行介入治疗。护士长周云英一声令下:“马上准备IABP仪、临时起搏器、除颤仪!”她忙而有序主持着护理抢救工作。果不其然,患者打通缓慢血流,发室颤了,血压迅速下降。此时,护士长站在C臂机头下射线最大的地方为患者除颤。李建文启动着IABP仪,周蓓注射着抢救药品,她们忘记了二十多斤铅衣的沉重,忘记了射线的辐射,争分夺秒,健步如飞,娴熟的操作,终于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了。让患者转危为安,顺利的配合打通了血管,恢复了血流,患者安然送回病房。汗水从她们的脸上流下,但此时脸上却依然挂着喜悦与微笑。
凌晨2:30,介入中心接到通知,由于南昌市血液紧缺,有一个胃大出血的年青患者血止不住,要来做急诊介入栓塞术。值急诊班的刘南田和陈桑梓问询从值班房的床上一跃而起,立即进入抢救准备状态。由于患者大量呕血,处于休克、烦躁不配合状态,需要紧急增添应急人员。护师范翠萍和余惠惠正在家中熟睡,也被电话铃声吵醒,作为柔软的女人、孩子的母亲,她们忘记了半夜出门的恐惧与不安全,一心系着患者的安危,第一时间赶到了介入中心参与抢救。经过造影加栓塞术,患者出血终于止住了、清醒了,血压逐渐上升平稳了下来,介入手术效果真是立竿见影,患者奇迹般的恢复生机。这时天也亮了,她们忘记了疲惫,充实地迎着朝霞准备着新一天的工作。
这些只是介入诊疗中心工作的几个片段。“介入”是现代医疗产物,它依靠医学影像设置的引导,利用穿刺和导管进入诊疗。对患者来说是微创、局麻。而对介入室医护人员来说,“医学影像”就意味着辐射,工作人员穿着二十多斤的铅衣,又闷又重,只能够挡百分之五十的射线,每天相当于拍一千多次X线胸片。为了让缩短患者排队时间,她们必须每天工作到凌晨,放弃周末两天休息。护师杨美珍和席澎都年过五十而且身体也不好,早已规定不需要上晚班,但她们还是坚持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钟才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家。有的患者感激之下送红包,但她们断然拒绝,并耐心解释,让患者放心就医。这是一个正能量的传递,类似的好人好事还有很多很多。
加班加点是介入诊疗中心的家常便饭,工作到凌晨是介入室的常态,但她们却任劳任怨,默默无闻,为了患者的生命她们宁愿被常人谈之色变的辐射吞噬年华也在所不惜。她们是蜡烛,她们尽力燃烧着自己,用宝贵的生命挽救病人的生命,她们是可敬可爱最美丽的“铅”衣天使。
这正是:
铃声迭迭告示生命危重,
步履冲冲心怀使命荣光。
射线咄咄吞噬天使年华,
温情暖暖救回患者安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