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日期:2016-08-04 16:31 信息来源:呼吸内科 作者:王霞珠 黄秀萍 访问次数:
|
|
|
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曾谈到,“要想有所成就,必要朝着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这句话让江西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肖祖克同志深受感染,在医学这片广袤的田野里他一直迎难而上,始终怀揣着一股毅力和倔强扎根劳作,在自我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淬炼升华,他捧着他的初衷和责任迈出了坚实的步履,以他的人格魅力和执业行为影响着身边人。
从农村娃到大学生,他很实诚
肖祖克出生于1963年,他的家乡就在风景秀丽的泰和县,而他是地道的农村娃,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生活水平低下,从小经受生活艰辛的他耳濡目染,历练出了吃苦耐劳,朴实坚韧的人格品质。中学时期他辗转求学,文革之后恢复高考的第六年,他终于考取了江西医学院医疗系,珍贵的学习机会让他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在学业上他总是孜孜以求,对他来说,这种不同于黄土地的披星戴月更像是烛光下的巴山夜雨,肖祖克一刻倍感珍惜。
肖祖克对专业的钻与痴一直深入到他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参加工作以后,以致于有时他在生活上不修边幅,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好几年,直到现在都有同事拿来作为笑谈,但他却毫不在意,反而庆幸那样的状态实属可贵。
他在临床上求知好学的拼搏劲和踏实肯干也让当时该院主持呼吸内科工作的余健民副院长看在眼里,并对他的行为深表满意,余院长曾评价他到,“农村孩子能吃苦,做事很实诚”,是的,他的实诚令他积淀了丰实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为他治病救人的从医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扎根临床甘于奉献,他很执着
从理论到实践,他步步为营。呼吸病学专业是一个多学科关联的极为复杂的学科,对医生的综合诊疗能力要求高,非常具有挑战性,但肖祖克乐此不疲,他把自己的一门心思都栽种到工作中,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视科室为家,在各类患者和疾病里摸爬滚打,找病因,剖析病案,攻克疑难,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诊疗及技术水平,他抢救危重病人成功率达到90%以上,工作表现得到患者、同事、领导的一致称赞。
在担任该院呼吸内科科主任之后,他更是严于律己,精益求精,时刻注重以发展、开放、创新的眼光为本学科的壮大充实力量。在他的带领下,2012年江西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扩为二个病区,拥有110张病床,独立的重症监护室;为提高全科诊疗水平,强化科研意识,他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开展了系列新技术,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获得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项;他还十分重视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周边省、各地市、县都建立了学术交流合作关系。通过努力,科室先后收获院级荣誉多次,现成为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省县共建学科、省直青年文明号,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医护人员。
但他始终以“排头兵”的角色严格要求自己。我们知道,每每遇到暴发的传染性疾病,首当其冲上阵的便是呼吸科医生,这点肖祖克从不畏缩,非常主动和从容。作为“全省抗击非典先进个人”、2003年SARS疫情的亲历者,在那场席卷全国的疫情中,肖祖克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当时吉安发现江西省首例SARS患者,肖祖克在接到会诊通知后,第一时间就赶到当地参与救治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崇高品德。以后的抗震救灾、抗冰冻救灾、抗洪救灾中,他每次都带头下乡支援医疗服务并捐款、捐物,处处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他身体力行,任何时刻都保持着对学术、对工作创造性的热情及甘于奉献的态度,这份执着的信念让他在执业生涯中不断的前行,进步。他的卓越品质和优良作风也使他先后多次获得厅级、院级先进医务工作者、医德医风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在2012年他还被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对待病患视若己出,他很负责
从业28年,肖祖克身上的名号荣誉众多,但他最珍惜的便是“医生”这个称谓,也正如他所说到的,“救治病患本就是身为医生的职责所在”。
对于病人,他视若己出,而在病人心目中,他就是他们这片病痛旱林里维持生机的“及时雨”。曾经一位高龄患者在救治过程中突然气道被痰液堵塞咳不出来,生命垂危,在这命悬一线的关头,肖主任没有丝毫的迟疑,直接用嘴一口口地吸出了患者气道中的浓痰,使患者转危为安,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这瞬间的一幕震撼了。而诸如此类事情的发生又岂止是偶尔,据肖主任同事万医生介绍,在2006年的一天下午,一位患者因病情突然变化,出现呼吸骤停,当时患者床旁没有呼吸机,肖主任二话不说,立即给患者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四十分钟的抢救,他一刻也没有离开病人的身边,最终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是的,作为一名在临床一线反复锤炼,资历深、经验足的主任医师,肖祖克见过的诊治过的病患实在太多,但他始终低调、稳重、务实,不骄不躁,总是把患者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危急时刻全然忘我。
日常的工作他统观全局,事无巨细。每天入院的新病人、危重病人他都要亲自诊查,没时间都要挤时间,他的手机始终是24小时畅通的,只要一接到病房电话,即使是三更半夜他也会从家里赶来。他常常忙得连坐下来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有时大年三十都被各科室请求急会诊,并且他是江西省人民医院会诊最多的主任医师。
在疾病和患者面前,他始终是谨慎和谦和的,他的热忱和负责使得找他看病的人源源不断。有次,一位年过八旬的濒危老人救治无望,老人的老伴非常痛苦,一旁的肖主任看在眼里,查完房,他立马扶着老人家到病房外进行开解,他轻声地喊着大妈,紧捧着老人的双手放在自己胸前,不断地给老人家鼓励,那种医患之间诚挚和谐沟通的情景令我们无比动容。一次一位住院许久的病患抢救无效死亡,家属半夜把肖主任叫来,直接抱着肖主任痛哭。一次,一位患者病情危重,想自动出院回当地治疗,但因家庭经济困难,回去的车费不够,肖主任主动拿出1500元给患者作为路费,家属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一次一次,太多的一次,很多患者为了感谢他,给他送钱送物,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尤其是近几年,每年拒收红包的金额就达上万元。而这一切的沟通、拥抱、感动、拒绝都只是因为他的尽职尽责,他的大公无私,他的一视同仁,用他的话来说,这些都是患者的信任,这信任就是他奋斗在临床一线不畏艰辛的强心针,是照亮事业正确航向的灯塔,是调理身心健康的良药!
热爱集体换位思考,他很可爱
“一位优秀的管理者,一定会懂得团结和凝聚力的重要性”,这点肖主任时刻铭记于心。
科里已退休的老院长、老主任、护士还有在职的医护人员们无论哪位病痛住院,他都要亲自慰问,送去科里的温暖,他认为这是作为科主任务必的最基本的行为;他称呼科里的护士们为“小孩”,因为她们绝大多数跟他女儿一般大,有时护士不小心犯个错,他从来不会厉言批评,而是叮嘱护士长要做好护士的思想工作,积极弥补,知错就改;科里有位不幸患癌的医生,肖主任百般给予鼓励,带头捐款,为其排忧解难消除顾虑,这位医生病愈上班后,肖主任积极扶持,尽量给予其照顾,帮助他重拾信心,乐观地面对工作和生活。而他自己呢,因为没日没夜的过度操劳,他的身体常年透支,蛋白尿多年体检阳性,并且时常带病坚持上班,偷偷住院不让大家发现,手上打着点滴还在办公室不断接诊病患,然他认为这些都不值一提。是啊,面对工作和患者,他总是忽略自身的需求,而“忽略自己”早已成为他工作中的一个习惯状态。
肖主任对待同事的情谊纯朴诚挚。每一次出差和回老家,他即使忙碌得很,仍不会忘记捎些当地特产回来,他老家泰和的酸萝卜和其他各类泡菜科里人都不知吃了多少回;有次他得知一位护士带病上班,他直接提了一只宰杀好的老母鸡给她;如果知道哪位喜欢吃辣的,他都会悄悄地塞来一瓶辣椒酱;科里若是偶尔有些小活动,他都会亲自开车送你到家门口等等,类似这样的小事不胜枚举,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些小事,让大家感觉到了温暖和关怀,而他就是这么一个“小事”也会记挂的细心家长。
“劳动着就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时代”这是大众对路遥《平凡的世界》的一种透彻领悟,而这也是最接地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劳动的意义对于出身于农村的肖祖克来说更是不言而喻。除去繁忙的临床工作,他最喜欢做的事却是锄田种菜,他说那就是他的本我。不管寒暑,他每日早起上班前的一部分时间就是用来料理他的那片充满生机的小天地,他说,“回归平凡,回归最单纯的劳动”是他内心最踏实的时刻。
如此平和踏实的人他已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除去这些他还是呼吸科这个大家庭的一家之长,但他不是威严的家长,他是开明的家长,是热爱集体,懂得为他人着想的可亲可爱的家长。
人生路上最大的抵抗力是什么,肖主任给的回答是“战胜自我”,他认为“一位大家不会因为世事浮躁,患得患失,相反会更加平静接受”,而这也是他所追求的职业素养,他将他所做的一切都归于平凡的岗位平常的行为。
平凡是个渺小又伟大的字眼,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诚挚的劳动是最沉静却最响亮的回应。平凡与劳动是万千人的生活现状,但如果加上一颗“热爱”的心,我们就会看到他或她身上的化学反应,这反应透亮了他或她自己,也将助燃我们的激情,肖祖克正是这样一个用他眼中的平凡点缀着劳动华彩的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