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日期:2021-02-18 09:45 信息来源:肿瘤科 作者:曾麟 访问次数:
|
|
2021年2月6日,江西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开展微波消融治疗新技术,为肿瘤患者快速安全消除肺磨玻璃样早期腺癌。该项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我院肿瘤科进入局部精准治疗的2.0新时代。
1月,一位高龄老人来我院体检时无意中发现肺部一3*3cm磨玻璃样结节,经我科穿刺确诊为肺原位腺癌。
磨玻璃样结节(GGN)指的是CT影像上像磨砂玻璃质地的密度轻度增高的云雾状淡薄影,判断一个磨玻璃样结节会不会癌变,要结合其大小、密度,以及在磨玻璃样结节的中央有无高密度影像、有无空炮征象及血管征象等等,不是所有的磨玻璃结节一定转变成癌,一般来说,约有1/3的GGN会消失,1/3会长期不变,1/3会转变成癌。
正值年关,老人又患有支气管扩张、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基础病,手术风险高,家属犹豫不决。如何又快又安全地为病患消除肿瘤呢?肿瘤科推出了肿瘤治疗的新利器——微波消融术。
微波消融技术是指经CT或超声影像引导下,将微波消融细针准确穿到病灶内部,微波消融针顶端即可产能、发热,温度可达到60到100℃,通过温度的升高,让肿瘤组织出现凝固性坏死,或者碳化。边扫描,边调整针端,可以使病灶最大限度出现高温凝固性坏死、甚至碳化,而周围组织基本不受影响,病人恢复快、效果好、花费少。
影像学的广泛应用和健康筛查的引入极大的提高了原发性肺癌和肺转移癌的早期检出率,早期的检出使疾病有了根治性治疗的机会。以往早期肺癌主要依赖于手术治疗,但存在合并症或其他无法手术原因的患者比例的增高,使立体定向放疗和热消融治疗等微创治疗方法越来越受欢迎。目前一些前瞻性多中心试验表明:微波消融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提供了不劣于手术的治疗效果。而对于一些由于病灶位置特殊、或是对放化疗不敏感、或已失去手术时机,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的患者,微波消融治疗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甚至有些病灶可开刀、而患者接受不了,微波消融治疗亦可达到相同的效果。
为使精准治疗新技术的开展站在更高的起点,在科主任姚伟荣主任医师的带领和推动下,肿瘤科派出多名业务骨干赴北京,广州,上海等全国顶尖医院进修学习。2021年2月6日,农历小年后的第一天,肿瘤科邀请我国消融领域的领军人物、肺癌消融国家标准制定者、国内第一部肺部消融治疗培训教材—《肺部肿瘤消融治疗》作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叶欣教授来我院指导,使我院该项技术的开展,一开始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目前微波消融术在肿瘤的局部微创治疗领域应用非常广泛,除了早期肺癌以外,小肝癌及手术不能够完全切除的肝脏多发肿瘤治,也可以用微波消融进行治疗。对于部分一般情况差、肿瘤较散在的病人,还可以分次逐个进行治疗。
微波消融治疗的优势:
1. 效果确切,消融范围广,对肿瘤细胞直接消融摧毁;
2. 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微波治疗肿瘤具有微创、损伤小、止血效果好、兼具凝固与理疗双重功效、病人恢复快、花费少;
3. 安全,无放疗和化疗的毒副作用,不损伤免疫系统;
4. 既可单独施行,也可与化疗、放疗、介入或手术疗法结合;
5. 因损伤轻微,病人可多次接受该手段治疗;
6. 对原发性小肝癌、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不亚于开刀;
7. 尤其适合中晚期、不能开刀、术后复发或转移性肿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