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省医30多名党员持续帮扶近4年,助力贫困家庭女生圆大学梦 |
| 发布日期:2021-08-19 11:13 信息来源:宣传外事处 作者:罗珊 访问次数:
|
|
“大伯,今年我不负众望以566分被四川美术学院文史类录取,感谢江西省人民医院外科党员的大爱,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传承你们的大爱,将来回报社会。”
2021年8月17日下午两点半,一位准大学生小涂和她妈妈带着手写的红彤彤的大幅感谢信和锦旗,来到江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门诊231诊室,感谢一直帮助他们的万宇飞、陈晓亮、罗小江、徐习娟、黄小梅等外科总支的30多位党员。胃肠外科主任医师万宇飞正在坐诊,不少候诊的患者,路过诊室门口,投来赞许的目光。
故事要从2018年说起。
义诊初闻,“不能让她辍学”
为把更多更优质的医疗服务送到“家”,践行人民医院的社会担当,3年前江西省人民医院外科党支部来到东湖区的某社区义诊。
退休干部郑小惠找到时任支部书记的万宇飞,开启了一段爱心传递的接力赛。
十几年来,郑小惠一直在援助一个特困家庭,几年前他从单位上退休,家里有将近90岁的老母亲需要照顾,在经济方面,他的压力很大,自顾不暇。
特困家庭的女孩小涂,还面临着高中的学费生活费等问题。该怎么办好呢?
扶贫先扶志。万宇飞了解了情况,义诊结束回去后第二天就召开支部会议,“不能让小姑娘辍学了”是大家在会上立刻达成的共识。这个30多人的党支部决定从一名退休干部手中接下资助这个贫困学子小涂的公益使命,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50元、100元,资助有价,爱心无价
了解到小涂的家庭情况,省医党员们无不动容。
小涂三岁那年爸爸双目失明,妈妈积劳成疾,一家人挤在一个十来平米的车库里生活。2014年,小涂因双眼视力分别为270、1300,母亲因眼睛红角膜萎缩,两人一起去北京动了手术,一切的不幸让这个不堪重负的家庭雪上加霜、负债累累。
医院支部的党员同志们在想,该如何帮助呢?
“有的资助100元,有的资助50元,新党员20、30元”,大家开始建起一个微信群,自愿在里面捐助,金额数不等。大家商定,每个月凑齐800元捐赠给小涂家,由支部里的年轻党员同志统一收齐转给小涂。“随着群里同志增多,大家的捐款总额也变多了些,多出来的我们就专款专用,逢年过节的时候支部成员们会买些东西,去看望小涂及其父母。”
万宇飞认为,资助有价,爱心无价。“说实话,每个月800元资助费不多,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每个月50、100元也几乎没什么压力和影响,但是对于小涂来说,这却是雪中送炭。”
这群党员每个月自发的爱心接力已经持续了将近四年。每个月,随着群里一声号召,“同志们,献爱心了!”,一个个写着“爱心”的红包就在群里接力起来。40多个月的默契,无声的接力赛昭示着:虽然每个红包只有100、50元不等,但真情不断,“爱心”无价!
圆梦大学,锦旗感谢信登门相告
2021年8月,高考成绩揭晓。
经过一次高考失利,小涂在2021年的夏天终于等来了好消息:以566分被四川美术学院文史类录取。带着大家的爱心和祝福坚持学业的她,不但没有辍学,还在今年夏天圆梦象牙塔。
接到录取通知书的小涂,非常激动地想和一直以来资助她的“大伯和阿姨”们分享。
“我叫涂*,是个平凡的女孩,但我却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人间是温暖的,我的家庭虽不幸,但得到江西省人民医院万宇飞等医生的关心支持,动员支部党员捐款资助我高中毕业……”小涂用毛笔在一张大红纸上写下这封笔画工整的感谢信,带着“真情助学子,大爱暖人心”的锦旗,和妈妈一起来到省人民医院普外科的诊室……这就是开头的一幕。
青春总是同梦想相伴。“知道小涂实现了自己的学业梦,我们感到非常高兴,这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同时我们也非常的感动,小涂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我们只是在孩子的追梦路上力所能及地帮了一把,希望她能够继续在大学好好学习,以后好好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捐助小涂的党员之一、器官移植科护士长黄颖梅说。
中国共产党永远为人民谋幸福。为群众办好一件实事,就会温暖一片人心。四年如一日资助贫困学子正体现了医者党员的初心使命,是省医“救死扶伤 服务社会”的宗旨的生动实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