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7日,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省心血管病医院洪浪院长、赖珩莉副院长、刘元庆副主任医师的起搏器治疗团队为一位除颤器植入9年后发生感染的患者完成了电极拔除。
2013年10月,63岁的邬先生因诊断为室速,在省内外院行除颤器(ICD)植入,2015年因除颤电极故障和静脉血栓在该院接受开胸手术取栓,因此在胸口留下一道长长的疤痕。考虑到静脉血栓,邬先生还需长期抗凝治疗,想起这些痛苦经历,邬先生至今不寒而栗。但痛苦的经历并未终止……
一年前因除颤器电池耗竭和除颤电极故障,邬先生在当地医院行除颤器更换+新电极除颤电极植入,20天前除颤器囊袋出现感染,除颤电极外露于皮肤外,有脓性分泌物渗出,上转入省人民医院诊治。经起搏器治疗团队反复研究病情,考虑患者ICD已植入9年,且囊袋感染,最好的办法是行ICD及除颤电极移除。但患者体内有两根电极,植入近9年,去年ICD更换时曾试图拔电极,未能拔除,说明电极与上腔静脉及瓣环粘连较重。遂决定采用经上、下腔静脉联合方法拔除电极。7月7日下午,经周密准备,成功为患者拔除两根除颤电极,手术过程顺利,为患者节省了7-8万元的手术费,患者家属对此万分感谢。
术前胸片
囊袋感染,电极外露于皮肤外,可见分泌物渗出
刘元庆介绍,随着我国心脏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的植入数量不断增加,作为CIED植入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相关植入物感染数量亦随之增加,导致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随之降低,甚至有的患者因并发的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而严重危及生命。经静脉拔除电极导线(TIE)是处理CIED感染并发症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相关器材相当昂贵,达5-6万元,目前我省普遍缺乏该类器械。
术后胸片
移除的电极
由于拔除电极过程有可能引起静脉撕裂、心包填塞、心脏破裂等并发症,严重时有可能导致病人死亡,手术风险非常高。除颤电极因电极直径大,且有除颤线圈,拔除风险尤其高,是心律失常类介入手术中最高级别的类型,需要完备且非常成熟的心血管内外科、麻醉、心脏彩超、ICU等团队作为保障,因此目前在省内有意愿并且有能力开展常规电极拔除的医院仍然非常欠缺。
江西省人民医院具备非常成熟的心脏起搏器植入、CRT、ICD、CCM等植入诊疗能力,是目前省内植入量最大的中心之一,心律失常团队在洪浪院长的强力支持下,常规开展各种电极拔除,是目前省内唯一开展起搏器电极拔除的中心和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带教中心,首批中华医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授予的“CRT治疗建设单位”。
文图丨心内六区 刘元庆
编辑丨杨岚
审核丨罗昭淦
终审丨乐熙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