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选树卫生健康行业先进典型,增强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风尚,2023年6月5日,省委宣传部、省卫生健康委在南昌联合举办“医心为民 护佑健康——2022江西最美医生、最美护士” 现场交流活动,省政府副省长史可出席活动并为2022江西最美医生、最美护士颁奖,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海涛,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龚建平,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王宜华及省卫生健康委在家委领导出席活动。
省人民医院2022年江西最美医生吴西雅、最美护士刘琳接受表彰。
活动现场,省人民医院团队带来由副院长邹清水作词,华丽、徐颖博等表演的歌舞《月儿桥》,省人民医院2020年江西省百名最美抗疫医师杨小刚参加2019-2022最美医生、最美护士传承宣誓,展现了广大医护工作者立足自身岗位,积极践行职业精神、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
吴西雅
2022年江西“最美医生”
吴西雅:瑰丽人生 疫线绽放
吴西雅,女,汉族,197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兼任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委员会及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间质性肺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抗癌协会第一届呼吸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呼吸病学分会委员会常委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呼吸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吴西雅1996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临床医疗系,同年分配入江西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至今已在呼吸科工作26年,她一直坚守临床一线,只休过一次工休假,就连婚假也因为工作需要而放弃了。分配到呼吸科的前几年,即使家在南昌,也只是每周回家一次,平时吃住都在医院,为的是能够多收治些患者,多些时间在临床一线工作学习,掌握更多的临床技能,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2001年离开一岁的孩子,把孩子交给母亲照顾,前往吉林大学第三临床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只回过一次家,以至于孩子一年后看到她都不认识妈妈。她工作积极上进,医疗技术过硬,对待患者服务态度好,有耐心,在同事中人缘好,乐于助人,一直是同事和患者眼中的好医生。
呼吸老兵,多次逆行守护生命
2002年SARS在我国广东爆发,虽然不是疫区,江西省人民医院成立了临时隔离病房,收治疑似病人。虽然小孩当时只有2岁,吴西雅仍主动要求到隔离病房工作。进了隔离病房,就意味着不能回家,一个多月的时间,虽然和家人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那是她第一次穿上防护服,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在疫情面前,医务工作者责任的重大,也是从那时起,更坚定了她“用生命守护健康”的信念,并被医院授予了抗击非典先进个人。随后的禽流感,吴西雅同样冲锋在一线,在疫情的诊治方面,她积累了许多经验。
2020年新冠疫情在湖北爆发,吴西雅义无反顾、主动请缨,随队伍连夜奔赴湖北随州抗疫前线。没有和家人打一句招呼,因为她怕做完肺癌手术的母亲担心,怕住校读书的儿子舍不得,只告诉母亲和儿子因为疫情不能回家。随州疫情严重程度仅次于武汉,吴西雅到达随州后,顾不上休息,立即前往定点医院视察,她担任随州市曾都医院感染八区医疗副组长,负责病区的医疗工作和医疗安全。吴西雅带头进入隔离病区,第一个值夜班,每天带领队员们查房,经历两个月的抗疫斗争,圆满完成了抗疫任务,做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病人零死亡,零医疗差错。
吴西雅在随州为老年患者上呼吸机
火线入党,支援吉林冲锋在前
在随州抗疫期间,吴西雅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被党员冲锋在前、不畏艰险的精神所深深感动,她郑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政治思想觉悟得到极大的提升。2021年7月吴西雅同志光荣的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时刻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增强党性,积极参加党内的学习,工作兢兢业业,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如亲人,经常加班加点,病人有情况,随叫随到,任劳任怨。
当2022年新冠疫情反复涌起,吴西雅同志作为共产党员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骨干力量,再次准备随时逆行出征,奔赴抗疫前线,作为呼吸人,冲锋在疫线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她说:“我不去守护人民健康,谁来守护?”。所以当3月13日接到前往吉林支援抗疫的通知,她再一次毫不犹豫第一时间报了名,担任了江西援吉医疗队医疗组长。
经历了一次援鄂抗疫,她很明白这次要做好时间更长、更艰苦的准备。也知道这次不可能再瞒过母亲和儿子,但这时的母亲身体大不如前,不久前才做完了乳腺癌切除手术,儿子也因为疫情在学校封闭式管理,她真的舍不得离开两次肿瘤手术史的母亲和滞留在学校的儿子,但她知道没有什么比抗击新冠、支援抗疫前线、捍卫人民健康更重要的。从接到通知到次日出发,时间紧迫,已经没有时间向亲人当面道别了,她只匆匆给母亲和儿子打了个电话,淡定地告诉她们第二天一早就出发去吉林抗疫了,她不想让他们在电话里听出她心中的不舍,母亲和儿子虽然在电话的那头声音有些哽噎,只是反复叮嘱她要保护好自己,注意安全,因为他们知道支援抗疫是她的责任。吴西雅的爱人也只是默默地陪她准备出发前的物品,并坚定地对她说:“不用担心,家里有我,你放心去抗疫,我等你凯旋回家”。
吉林的气候寒冷,与南方差别很大,水土不服,睡眠也不好。很多工作都要忙到深夜才能完成,而且吴西雅每天早晨都要5点起床整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表格,为8点全院大交班做准备,为了保证病区的医疗安全,她要求队员们无论是几点钟,只要病区的患者有问题处理不了或有疑问,随时打电话给她,第一个星期全部的睡眠时间加起来只有十多个小时,体重下降了好几斤。每天中午大交班结束后,她下午1点就进隔离病房进行查房,对重点患者、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和医院各部位进行工作上的沟通,几乎没有休息。作为医疗组长,除了工作,她还非常关心队员们的身心健康和医疗防护,尽量让队员们有充分的时间休息,以保证自身的安全和工作的效率。吴西雅最终带领队员们完成了456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诊治工作,康复出院了350名,实现了医生零感染,患者零死亡、零事故、零投诉,圆满完成了抗疫任务。医疗队的工作也得到了吉林省委省政府和吉林市中心医院的极大认可,在她眼里,她觉得所有的付出和辛苦都是值得的,她对得起中共党员和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
心系患者,全心奉献救死扶伤
吉林抗疫结束后,吴西雅随队伍回到九江隔离休养,休养尚未结束,江西上饶的疫情告急,5月3日下午突然接到医院通知援吉医疗队要迅速抽调30名医护人员奔赴万年支援。吴西雅再次主动请缨,担任领队,带领30名队员连夜抵达万年。万年县的方舱医院条件有限,但在她的带领下,医疗、护理、院感的管理、指导和监督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在短短十余天内,万年县方舱医院从病人的收治、转院、出院的流程到三区两通道的改造等工作都有序完成了,抗疫任务圆满完成,做到了全体队员零感染、患者零死亡、零事故、零投诉,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肯定和表扬。
吴西雅为患者操作置镜
在多次的抗疫工作中,吴西雅同志做到了用生命守护百姓健康,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她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含义,更深刻理解了党员必须具备“担当作为”的素质,不畏艰险,勇于奉献,更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和共产党员,她为她选择的职业而自豪。
万年工作结束后,吴西雅放弃了医院给予抗疫人员的假期,一天都没有休息,就立刻重返工作岗位。因为她离开的这段日子,很多患者都在等着她回来,她的心里也同样装着这些患者。她要把自己满腔热情继续投入到科室的医疗工作中,她要把自己负责的病区,包括RICU管理好,带领下级医师积极开展ICU的治疗项目,不断地学习,继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修养。吴西雅同志时刻牢记救死扶伤的使命,不忘初心,时刻以病人为中心,甘愿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医疗卫生事业。
刘 琳
2022年江西“最美护士”
刘琳:守护生命的“蜜蜂队长”
刘琳,女,汉族,1972年8月生,中共党员,副主任护师,现任江西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硕士生导师,江西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
1990年进入江西省人民医院工作至今,32年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致力于推进护理工作改革与护理学科进步,善于利用数据说话,用管理工具改进护理质量及效果。在一次又一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冲锋在前,彰显了一名护理人坚定不移的信念与初心。她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护理专业“巾帼建功标兵”、江西省能工巧匠、江西省三八红旗手、全省杰出护理工作者、2018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先进个人、2021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021年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逆行无畏 用生命守护生命
2008年5月12日,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爆发,正照顾着病危亲人的刘琳义无反顾地加入江西省首批派往灾区的医疗队,并担任副队长。5月14日,医疗队抵达震区一线,此时仍余震不断,风险频发,条件异常艰苦恶劣,面对惨痛的灾情和痛苦的群众,刘琳和战友们不顾自身安危,克服食品、水电等物资紧缺的困难,迅速投入到工作当中,不分昼夜、全力以赴抢救伤员,出色完成了党和国家交付的任务。
2021年10月30日,上饶市铅山县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根据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省卫健委的部署,刘琳同志临危受命,作为省级核酸检测应急采样队队长,带领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省妇幼保健院405名队员火速集结赶往上饶。
疫情如同战情,面对难测的病毒,以最迅捷的方式带领团队高效完成核酸采样任务,成为摆在应急采样队面前的一道难关。因地形复杂、人流量大等原因,存在站点设置不规范、采样工作效率较低等诸多问题,刘琳缜密规划、积极应对,迅速与当地卫健委、社区、街道等沟通协调,拟定高效作战方案,从人、物、流程等多方面进行优化,通过采取队长—社区负责人—网格员—队员全程无缝对接工作模式、防护服手绘科普漫画等举措,大大提升采样效率,标本合格率达100%,同时降低了感控风险,取得了当地群众的全力支持和一致好评。
经过21个日夜的坚守与奋战,江西省人民医院核酸检测应急采样队共执行信州区八轮大规模核酸采集361586人次,封控区九轮大规模入户核酸采集21689人次,共计383284人次,实现了“零感染、零事故”,圆满完成上级交付的抗疫任务,成为了上饶居民心中高标准、高素质、高技术的“三高队伍”。
2022年3月14日,刘琳主动请缨驰援吉林市,辞别温润春暖的英雄城南昌,抵达寒风凛冽的北国江城吉林。作为江西省唯一一支援吉医疗队的护理组组长,她带领75名护理骨干奋不顾身奔赴疫情一线,承担了吉林市中心医院18、19层共计180张确诊轻型、普通型、重型新冠肺炎救治任务。面对感染风险极高、患者年龄跨度大、基础疾病多、治疗复杂的高难度任务,队员们承受着高强度的工作量及巨大的心理压力。对此,刘琳不断给予鼓励和支持:“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有困难跟我说,有苦水向我倒,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疫情,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希望一定在前方!”
刘琳先行前往医院熟悉场地,带领队员们运用7S管理理念,从划分病房区域、定点放置物品、规范管理药品、张贴各类标识,到梳理岗前培训信息系统、陌生仪器设备操作等,争分夺秒推进工作。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仅4个半小时病区就开始正式收治新冠确诊患者,成为援吉国家医疗队中最早进驻、最早收治新冠确诊患者的队伍。
刘琳充分考虑每位队员的专业、年龄、身体素质等因素,科学调配人力资源,护理排班从4小时/班改为6小时/班,24小时不间断进行护理。刘琳牵头成立MDT专科护理小组,充分发挥各专科优势,针对重症患者开展业务查房,实施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因院区为临时征用,物资紧缺,除三餐外没有额外营养补给,刘琳与队员们从个人食物中省出水果、八宝粥、牛奶、饼干等,设立“能量补给站”,为食欲差的患者补充营养,为低血糖患者提供应急食品。护理队员克服种种困难,密切观察、通力配合、细心呵护,竭尽全力地提供专业优质的照护、温暖贴心的护理。在帮助患者康复的同时,刘琳也非常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为消除紧张和恐惧的情绪,护理组在病区开设特色项目“广播之声”,内容涵盖美文分享、健康知识、点歌、生日祝福等。温柔动听的早安问候,轻松俏皮的下午广播,舒缓解压的晚安电台,慢慢抚平了新冠肺炎疾病带来的心理创伤。一位大姐在出院时来到护士站,流着泪说:“你们每天都在积极地鼓励我们,不会让我们感到绝望,我的一声感谢实在是微不足道,因为你们是在用生命为我们冲锋陷阵。”
在刘琳的带领下,江西省人民医院护理队伍充分展现了“速度、力度、温度”,克服零下16℃的工作环境,不惧严寒、不惧风雨、不惧病毒,抗击疫情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通过日夜坚守的专业付出,从空荡的病房,到整建制接管两层病房;从零开始起草建立工作制度流程,到护理工作越来越顺畅;从患者初入病房的惶恐不安,到暖心呵护下的安心治疗……最终完成了456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护理工作,其中,康复出院350名,转出81名,实现了“患者零死亡率、护理不良事件零发生率、投诉事件零发生率”,获得吉林市人民及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2022年护士节,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易炼红专程看望慰问援吉医疗队医护代表,肯定了医疗队对抗击疫情做出的重大贡献。
温暖有爱 为天使点亮心灯
江西省人民医院的暖护文化由来已久,2018年刘琳创立“护士之家”,护理人员随时可以来倾诉沟通,无论多忙刘琳都会挤出时间与护士交流,有时是轻声细语的安慰,有时是暖心细致的关怀,有时是醍醐灌顶的点拨。作为一千多名护士的“大家长”,刘琳默默承受着各种负面情绪的发泄,用太阳般的热情与温度抚平护士们的情绪,引导护士们走向正确的工作和生活方向。
一次,得知一名年轻护士不幸身患恶性肿瘤,虽非亲非故,刘琳却时时牵挂着她的病情。在这名护士手术及治疗期间,刘琳多次帮助她联系医生,带头捐款筹集治疗费用,反复叮嘱科室要“好好照顾我的姑娘”。这名护士病情稳定返岗后,第一时间来到护理部,嗫嚅着提出请求:“主任,我可以抱抱您吗?”刘琳立刻把她拥在怀里,两人泪流满面。
这正是一种管理者与护士之间温暖传递,刘琳要求护理管理者要有温度,关爱关心护士,让护士们在工作中把温暖与爱传递给患者。
创新发展 为患者保驾护航
作为一名护理管理者,刘琳常常深入临床,及时发现问题,从点滴小事做起,不断优化改进工作流程,让护士工作更顺畅,让患者感受更温暖。同时,刘琳有着敏锐的创新意识和灵活的思路,她勤想事,善记事,能装事,善于用新的视角分析认识问题,用新的办法研究解决问题。
刘琳积极转变护士的服务理念,让护士学会换位思考,从“患者需要我做”转变到“我要为患者做”;从“服务患者已知需求”转变到“服务患者潜在需求”,做一名温暖如春的护士。积极开展延伸护理服务,借助多媒体、微信、QQ、抖音等软件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科普教育活动,借助“互联网+”开启省内首例远程护理会诊项目,并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让优质的专科护理走入百姓家中。
刘琳似光明灿烂的火炬一般,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燃烧着自己的青春和激情,为广大患者的健康和护理事业的发展不断散发出光和热。
来源丨江西卫生健康微信公众号,罗珊
图片丨健康江西融媒体中心 衷凯等
编辑丨罗珊
审核丨罗昭淦
终审丨乐熙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