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江西省人民医院,本站祝您身体健康!今天是: 预约挂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热门搜索:
就医指南
预约诊疗 门诊安排 就诊流程
医保新农合 住院须知 查询服务
 
交通方位 健康体检  
 
  江西省人民医院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
喜讯|江西省人民医院2个集体荣获2021-2022年度江西省青年文明号
发布日期:2023-11-19 11:22    信息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访问次数:
  2023年11月17日,2021-2022年度江西省青年文明号评选结果揭晓,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两个集体光荣上榜。
 
  围绕青年文明号“敬业、协作、创优、奉献”的工作理念,2个集体立足科室工作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将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与医疗服务相结合,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服务理念,做深做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不断提升群众就医的体验感、获得感,努力践行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生动誓言。
 
神经内科简介
  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是国家卫健委认定的、全省神经内科专业唯一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目前是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区域医疗中心的依托单位,输出单位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科室是国家卫健委指定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神经内科专业基地、国家药物临床实验机构、卒中江西区域培训与质控示范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同时也是江西省神经内科专业质量控制中心、江西省卒中质量控制中心等。是江西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委单位,江西省保健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委单位,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单位。
 
  全科目前拥有五个病区,其中四个普通病区(200张床位)和一个神经重症病房(22张床)。有150余医护技研人员。其中正高8人,副高11人,博导5人,硕导11人。
 
  科室设有脑电图室、肌电图室、经颅多普勒室、量表评估室、睡眠医学中心等。常规开展脑血管造影术、动脉溶栓、取栓、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闭塞血管再通、动脉瘤栓塞、动静脉畸形或瘘栓塞术、软通道经颅穿刺治疗脑出血等介入手术。
 
  科室开设了包括帕金森病、神经免疫和感染、头痛/头晕、癫痫、睡眠障碍、痴呆及认知障碍等专病门诊,为全省及周边的患者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
 
  科室近年获得国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百余项,在国内外专科杂志发表400余篇论文,多项研究成果通过成果鉴定,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多发性硬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研究分别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介
  江西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立逾半个世纪,是江西省成立最早的呼吸病学专业临床科室。目前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省级重点学科、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同时也是江西省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江西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及江西省保健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委单位。

  科室现有3个病区和1个RICU,共开设住院病床143张,其中呼吸ICU病床15张,并设有呼吸内镜中心、肺功能室、药物临床试验室、呼吸睡眠监测中心、呼吸慢病管理中心、呼吸门诊综合治疗室等。学科拥有资深的呼吸专家及技术精良的医护团队。
 
  学科临床业务扎实、诊疗范围涉及全面、医疗设备先进。科室设置专业学组8个,涵盖呼吸危重症、间质性肺病与职业病、气道慢性炎性疾病、肺癌、呼吸介入、睡眠医学、感染、肺血管病变等。常规开展肺功能检查项目包括通气功能、弥散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FeNO等。2021年,科室购置了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及6分钟步行试验监测设备等助力患者心肺功能的综合测试。在呼吸内镜检查及治疗方面,科室已常规开展EBUS-TBNA、硬质支气管镜、电子胸腔镜等检查技术;气道异物钳取术、支气管镜下气道良恶性狭窄的各项诊疗技术如气管内支架置入、氩等离子体凝固(APC)、电烧灼治疗、冷冻治疗、气管/支气管内球囊扩张术等。此外,科室在经B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方面技术成熟,且急危重症救治技术如ECMO、床旁血滤、有创血压监测、有创机械辅助通气,肺移植术后诊治等也正规范和有序地开展。
 
  两院区常年开设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另设有戒烟门诊等专科专病门诊,接受来自全省各地的呼吸病症疑难、急危重症患者。
 
供稿/团委 丁丽娜
编辑/吴伊宁
主编/乐熙文 罗昭淦
监制/钭方芳


版权所有:江西省人民医院  通讯地址:南昌市爱国路152号  邮政邮编:330006 网站投递邮箱: jxphxc@163.com
   咨询电话:0791-86895550 传真:0791-86895863  赣ICP备12006239号-1  洪卫网审【2014】第10号
您是本站第:677624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