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日期:2012-10-17 11:34 信息来源:江西日报 作者:林雍 访问次数:
|
|
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龄人口高达1.78亿。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阿尔茨海默病患病人群为600~1000万人,60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为4.2%。预计到2050年,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数将达2700万。其中,目前仅江西省预计就有3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不仅给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蒙上了阴影,同时也打破了不少家庭的平静与幸福,如何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成为重大公共健康课题。
■ 现象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高就诊率低
今年10月10日是第2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当日上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大楼1楼人头攒动,该院组织专家开展的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防治策略健康教育讲座,向参与活动的老年人及其家属、照料者、社区卫生工作者现场讲授老年心理疾患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知识,宣传老年心理卫生知识。
主办方告诉记者,调查显示,全球目前有356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每4秒新增一例患者,中国迄今已有超过7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占世界总病例数的五分之一,每年平均有30万新发病例。目前,江西省65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病率已达10%,80岁以上的发病率达到30%。据保守估计,江西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高达30万人,但就诊率却不足20%,随着病情的持续进展,患者的生活质量持续下降,给整个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
这一说法得到了省内其他业内专家的证实。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谢旭芳告诉记者:“从目前的就诊情况看,来就诊的患者以居住在城市的居民、文化层度相对较高的人群、离退休职工等有医疗保障者为主,而来自农村的就诊患者相对较少。但这并不表示城里人得阿尔茨海默病的多、农村少,原因在于前面所说人群整体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且就诊条件相对来说更为便利。部分农村地区群众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浅,往往意识不到疾病的存在,有的甚至已知自己患病却不知其危害性,不及时就医治疗,这种情况令人担忧。”
■ 认识
病情危害大但患病非必然
据调查显示,如今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平均生存期仅6年,比健康人群大为缩短,值得家属高度重视。有关专家告诉记者,阿尔茨海默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照料者的缺乏及情绪问题。一旦患病,最痛苦的不是患者本身,而是照料他们的家属。在众多照料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家属中,八成以上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有的人甚至患上了抑郁和焦虑症。关键不仅仅是累的问题,而是那种无法沟通和看不到希望的感觉让很多家属深感绝望。其次是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阿尔茨海默病的最初征兆一般从失忆开始,如经常忘事,且有些事刻意去记还会忘,事后还想不起来,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再进一步发展,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他们不认识配偶、子女,穿衣、吃饭、大小便均不能自理;有的还有幻听幻觉,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再次,阿尔茨海默病的危害更严重的表现在沉重的经济负担。
那么,是不是所有老人都会得阿尔茨海默病,患上此病是不是人生必经阶段?谢旭芳解释说,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改变主要为脑细胞退化、凋亡,而眼下人口寿命延长和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剧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此外,随着人们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及以车代步、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增多,影响脑供血和脑功能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等慢性病发作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阿尔茨海默病,但并不能说明所有的老年人都会患上此病。医学权威调查指出,患病率研究显示:60岁至64岁老年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几率仅为1%,年龄每增加5岁,病人的百分数翻一倍,即65岁至69岁人群的患病率为2%,以此类推,85岁至90岁人群的患病率则高达32%。“只能说年龄越大,患病几率越高。”
■ 预防
空巢、孤僻老人易患病
采访中,专家告诉记者,遗传和社会心理是阿尔茨海默病两大发病要素。相对于社会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的作用更为突出。
研究发现,父母或兄弟中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本人患病的可能性要比无家族史者高出4倍。社会心理因素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的发病也发挥作用。在100多种社会心理因素中,低教育者被列为第一位,而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其发病年龄比未受过教育者可推迟7~10年。此外,长期情绪抑郁、离群独居、文化水平和语言水平低、丧偶且不再婚、不参加社交活动、缺乏体力和脑力活动等社会心理因素也易致阿尔茨海默病。另外,脑外伤、癫痫的持续发作,以及脑积水等原因均可引起阿尔茨海默病。随饮食或呼吸进入体内的有害元素比如铜、汞和铝也是老年痴呆病的诱因。大脑受过创伤及营养缺乏者以及老年妇女雌激素分泌的减少都可能引起阿尔茨海默病。
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年龄越大身体各项机能越容易退化,对此,专家指出,65岁以上的老人应定期接受精神健康检查,尽早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的征兆,及早干预。
除此之外,许多疾病也可诱发阿尔茨海默病。如脑变性疾病、脑血管病、内分泌疾患、营养及代谢障碍、 肿瘤、药物及其他物质中毒、艾滋病、梅毒等。
■ 治疗
最好的治疗是预防
由于阿尔茨海默病属于无法逆转、不可根治只可减缓发病进展的病症,医学界普遍认为预防胜于治疗。
对此,谢旭芳建议老人必须坚持运动,散步、跳舞、逛街、唱歌皆可。她指出,活动中运动神经末梢会刺激中枢神经,有助于增加大脑的活跃度;空闲时多参与娱乐活动,打牌、打麻将、下棋等各种智力游戏对大脑来说也是一种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保证高质量的睡眠;饮食宜清淡,饥饱适度。同时,避免脑外伤、过度喝酒与抽烟,喝酒过度会导致肝机能障碍,引起脑机能异常;实际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也与阿尔茨海默病密切相关;总之就是要让大脑动起来,让身体动起来,以延缓脑细胞和身体各项技能的退化。
此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身心医学科袁也丰主任告诉记者: “预防这类疾病,子女能起很大的作用。如果子女发现家中的老人记忆力明显下降、情绪不稳定,都要主动就诊。在阿尔茨海默病初期时,子女还应督促老人坚持锻炼、合理饮食,不吸烟、不酗酒,同时关心老人的内心想法,让他们老有所乐。”子女要密切关注家中老人的状态,不要对老人家健忘、迷路、思维混乱等表现不以为意,这往往就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初期先兆。
不少市民疑问:如何确诊老人是否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据记者了解,目前只有到医院用专业的简易智力量表,在患者患病初期就能通过筛查进行科学检测,另外,结合CT、脑电图等仪器综合分析,才能及早确诊老人是否患有阿尔茨海默病。
“患者得了阿尔茨海默病后也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控制病情,规律复诊来有效控制病情,家属没有必要过于紧张。”谢旭芳表示,从医学专业的角度来讲,越早治疗疾病发展越慢,治疗效果越好,因此,子女家属用心观察、及时排查以及对患者耐心、细心的服侍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摘自《江西日报》2012年10月17日B3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