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开展肾脏移植,2001年开展肝脏移植并完成全省首例亲属活体肾移植,2006年开展肝肾联合移植,2007年开展省内首例死亡器官捐献,2008年开展胰肾联合移植,2021年开展取得移植资质后的全省首例肺移植、医院首例心脏移植,2022年开展全省首例孕妇肝移植……这支医疗团队在江西器官移植领域一路领先,大胆创新,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成功挽救了许多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他们就是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团队。
“移”路突破
创造省内多个首例
“感谢医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2月14日,在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病房内,即将出院的卢女士喜极而泣。从福建慕名转诊到省人民医院的20多天来,她闯过几道生死关,经历了从急性肝衰竭到移植新肝,从全身发黄水肿到恢复正常,从命悬一线到下床行走的历程,是我省首位成功接受肝移植的孕妇。
“患者情况很特殊,也很危急,由于其肝、心功能不全,导致凝血功能受到损害,术后可能出现大出血不止等情况,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手术主刀医生、该院器官移植科副主任徐志丹介绍,经过多学科联合抢救,成功将患者从“死神”手中拉回。目前,卢女士各项生命指标都在有序恢复。
“像卢女士这样孕期出现肝衰竭的情况在全国罕见,此类肝脏移植手术的成功开展在我省也属首例。”该院器官移植科主任李新长表示,近年来,学科实现了我省移植医学多项“零”的突破,创造省内多个首例,多次完成技术“破冰”,创新多种复杂移植技术,为更多的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移”路前行
引领全省专科发展
器官移植是挽救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医院整体综合实力的体现。自1994年起,省人民医院正式开展器官移植工作,一直引领着全省器官移植专科发展。目前,该院是全省唯一一所同时具备肝脏、肾脏、胰腺、小肠、心脏、肺脏6种移植执业资格的医院。
“有一个坚强的医院领导班子的重视,有一支奋发向上的移植团队,有一所综合实力很强的百年老院为基础……是我们做好器官移植工作的关键。”李新长介绍,医院高度重视器官移植科的建设与发展,给予大力支持,配套建设基金,引育结合,培养人才,使学科发展长期处于良好状态。
截至目前,该院器官移植科累计开展肾移植1530多例,肝移植420多例。2021年完成肾移植200例,移植数量在该年度全国排名第14位;肝移植92例,移植数量在该年度全国排名第22位,在省内持续领先。其中,肝移植患者最长存活期为16年,肾移植患者最长存活期为26年。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学科一直在快速发展。”李新长介绍,2005年,该院器官移植科(中心)正式成立;2007年,该院获得肝、肾移植资质,获得国家首批器官移植医院准入资格(全国163家移植医院);2008年,学科团队获批“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2012年,团队完成的“不同供体形式同种异体肝脏移植的系列研究及临床应用”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0年,学科通过验收荣获“江西省医学领先学科”,科室同年获批该院的“疑难病症诊治中心建设学科”。
“移”路跨越
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器官移植工作也从量的提升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是移植团队与移植受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一个人患有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疾病是不幸的,但有机会接受移植手术且恢复顺利,是幸运的,而其终身有移植医师为其‘保驾护航’,则是幸福的。”李新长说,科室建立了完整、合理的术前咨询、围手术期管理、术后随访系统,每两年举办一次移友会,指导移植病友们互助关怀,为器官移植的患者建立终身随访档案,有很多患者术后已健康生活20年以上。
2020年5月18日,该科整体搬迁至红谷滩新院区,环境温馨、设备先进、配套齐全、团队高效的器官移植科再度让人耳目一新,器官移植工作正在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器官移植可以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是我们团队精益求精的不竭动力。”李新长表示,今后,学科还将大力开展器官移植临床及基础研究,做好移植受者的中长期管理,全力打造全省器官移植诊疗中心,让我省更多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就医不出省,为健康江西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