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记者 周明 文/图) 无月饼,不中秋。中秋赏月吃月饼,是中国古老的风俗。中秋节将至,各类不同品牌、口味的月饼被放在各大商超、烘焙店的醒目位置,吸引不少市民选购品尝。连日来,记者走访南昌市多家超市和糕点店,发现“无糖月饼”“低糖月饼”备受消费者追捧。“无糖月饼”真的无糖吗?是否可以敞开吃呢?记者为此进行了一番了解。

▲一名顾客在超市选购月饼。
“哪种口味的月饼是无糖的?”这是超市工作人员最近被顾客询问最多的一个问题。
“今年的月饼跟饮料一样,在控糖上做了很多文章,‘低糖’‘少糖’等主打健康的月饼成为市场的热销食品。”9月24日,南昌红谷滩区一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顺应市场需求,不少月饼生产厂家推出了声称“低卡低脂”的“无糖”“低糖”月饼,受到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喜爱。
9月25日,记者采访了江西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王广玲。王广玲表示,部分宣称“无糖”的月饼其实只是“无蔗糖”,其替代品是麦芽糖醇和木糖醇等甜味剂。要知道,一块月饼中除了有糖分,还有油、面粉以及豆沙等其他原料,这些原料同样会转化为糖。
据王广玲介绍,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食品中的糖含量低于0.5克,就能标为“无糖食品”。为了保持月饼的甜感,商家要么会放很多油,一些“低糖月饼”往往总体油脂含量高;要么使用木糖醇、麦芽糖醇、赤藓糖醇、阿斯巴甜等甜味剂代替糖,而甜味剂所含的麦芽糖等糖类会在体内转变成葡萄糖,从而被人体吸收。
“所有的糖醇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吃太多会导致腹泻。”王广玲解释,糖醇在肠胃内只能被部分消化且吸收率极低,大部分不被吸收的糖醇会积聚在肠道内,从而提升肠道内的渗透压,导致水分不易被肠道吸收。因此,如果人体过量摄入麦芽糖醇,会引起胃痉挛和腹胀,出现肠鸣、腹泻等肠胃不适症状。
王广玲提醒广大市民,月饼不宜在饭后食用,也不宜把月饼作为主食。消费者不应受“无糖”“低糖”等字眼误导,盲目跟风,因为月饼中的面粉和淀粉都属于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可转化为葡萄糖,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人群不宜多吃。
王广玲建议,健康过“双节”除了要“管住嘴”,还得“迈开腿”,提倡正常人每天运动步数不少于6000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