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5日上午,江西省人民医院开展第一例aPCS型角膜基质替代物植入手术,由江西省眼科中心角膜病组组长崔华主任主刀,为一名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实施板层角膜移植术,该项技术走在全省前沿。同时,生物工程角膜移植的开展,将缓解江西省人体捐献角膜奇缺的临床困境,造福更多角膜盲患者。
生物角膜是利用猪角膜经过脱细胞等处理后获得的aPCS型角膜基质替代物,其胶原板层排列规则有序,可促进角膜基质细胞的生长、繁殖和分化,而且免疫原性低,神经可以长入,有利于角膜知觉的恢复。将该aPCS型角膜基质替代物植入角膜后,角膜基质细胞就会迁入和增殖,在角膜基质替代物被逐步降解吸收的过程中,角膜细胞继续增殖并分泌细胞外基质,形成新的具有与自身形态和功能相应的健康角膜基质组织,从而对原病损部位进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重建并达到永久性替代。
依据《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中的要求及检验方法对本生物角膜进行自检,以及病毒灭活工艺验证,结果表明各检指标均合格: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负责,全国十余家省级三甲医院参与此项试验的研究和手术疗效观察,全国已实施了40余例,疗效显著。
角膜位于眼球最表面,直接与外界接触,容易受到损伤感染,一旦发生病变则会发生混浊而影响视力,甚至致盲。常见的角膜病变有角膜炎、角膜溃疡、圆锥角膜、角膜软化症和角膜变性等。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全世界有角膜病盲患者近6000万人、我国近400万人,每年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大约30万。角膜病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们的正常生活、工作与学习,也加重了全社会的负担。角膜移植是角膜盲患者恢复视力和复明的唯一希望,但由于我国角膜捐献数量的极其有限,全国每年能进行的角膜移植手术目前仅有4000~5000余例,致使绝大多数患者因得不到可用的供体角膜而无法重见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