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三科在王洪主任带领下成功开展“房颤一站式治疗”的新技术,即“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
来自江西贵溪的曹先生今年62岁,多年有心慌、心悸病史,且出现过右侧肢体无力等脑卒中症状,当地医院明确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缺血性脑卒中,慕名找到王洪主任就诊。王洪主任认真仔细接诊了该名患者,在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经食道心脏彩超排除了左心耳血栓后,王洪主任在选择手术策略时,采用目前国内外新近开展的房颤一站式治疗来处理房颤,即先给患者实施“左心房肺静脉电位冷冻球囊消融术”,然后再用封堵伞封堵血栓来源的“病灶部位”左心耳。
经过向患者详细介绍房颤的危害以及目前国内外治疗房颤最新前沿技术,患者及家属不愿长期口服华法林以及频繁的抽血化验,同意采用房颤一站式手术。
经过精心充足准备,在院领导的支持下,11月21日在麻醉科、超声科、器械科、介入室等科室大力配合下,王洪主任带领的电生理团队在外请专家方教授指导下成功给患者实施了冷冻球囊肺静脉电位隔离术和左心耳封堵术。手术历时3小时,在隔离左下肺静脉电位过程中房颤终止恢复窦性心律,然后用一枚直径30mm的Watchman封堵伞成功封堵左心耳,手术圆满成功。目前患者已经平安出院。
冷冻球囊消融术是一项新的技术和术式,其通过液态制冷剂的吸热蒸发,使消融部位温度降低,从而使靶目标组织坏死。但其疤痕边界清晰,消融部位细胞表面相对平滑,组织构架没有遭破坏,减少了血栓附着的风险,降低了损伤周边组织的可能。与传统射频消融技术相比它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隔离肺静脉电位更彻底,病人痛苦少,恢复快。目前国内许多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都开展了该项技术,我科也采用该项技术成功给3名阵发性房颤患者隔离了肺静脉。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创新术式。它通过导管将一个镍钛合金的左心耳封堵器安置在左心耳开口部位封闭左心耳,预防左心耳内血栓脱落引起的血栓栓塞,从而避免缺血性脑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发生。由于其采用微创技术,术后当日患者即可起床活动,手术并发症少,而且手术时间较短,对于老年人或者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也很安全。
众所周知房颤是人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对人的危害主要是影响心功能和血栓栓塞事件。房颤的治疗目标是尽可能终止房颤恢复窦性心律和预防栓塞事件的发生。冷冻球囊消融技术是针对房颤来源部位肺静脉前庭进行冷冻隔离,左心耳封堵术是针对左心房血栓形成部位左心耳进行封堵,两者完美结合可以一站式解决房颤对人的危害。从房颤治疗的整体高度上来讲,恢复窦律和卒中预防是两个并行的治疗策略,其重要性不分伯仲。冷冻球囊消融+左心耳封堵术的优势在于:左心耳封堵术后,相对于单一的口服抗凝药物或房颤消融,患者在不需终身服用抗凝药物的情况下仍能获得良好的卒中预防效果;再结合冷冻球囊消融恢复并维持窦律进而改善房颤患者症状,可使患者获得稳定的远期治疗效果。
中国是房颤大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房颤患者已达800万,而房颤的实际发病率可能比确诊率更高。由于部分房颤患者无明显症状而未引起患者的重视;其中约有1/3的房颤患者合并有血栓形成,约3/4血栓病人发生脑栓塞,较无房颤患者的脑卒中比例增加5-6倍,且房颤患者发生卒中后死亡率升高2倍,严重致残比例增加50%。因此,房颤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房颤的防治任重而道远。
据了解,冷冻球囊消融+左心耳封堵术在欧美国家已将其作为一项先进技术广泛使用,我国的一些大型三甲医院也刚刚起步,省内尚未见报道。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三科将大力推进该技术的全面开展,通过有效预防脑中风及其他血栓性事件的发生,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并大大降低个人和社会的医疗经济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