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重塑“心声”:省心血管病医院成功植入左室多部位起搏(MPP)CRT-D |
| 发布日期:2021-05-26 16:01 信息来源:省心血管病医院八科 作者:刘元庆 访问次数:
|
|
2021年4月15日,江西省血管病医院洪浪院长、刘元庆副主任医师团队成功植入左室多部位起搏(MPP)CRT-D起搏器1例,省医成为省内为数不多独立开展此技术的医院,标志着我院在心衰治疗中迈入国内领先行列。
来自新余市的李女生今年63岁,于10年前开始出现胸闷、气促,活动时间受限,休息后能稍缓解,常伴有双下肢浮肿、心慌,无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近期再次出现胸闷、气促不适,在当地医院出现2次室颤,予药物及电复律后缓解,今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彩超检查报告显示:左室舒张末径75mm,左室收缩末径67mm,室间隔厚10mm,左室后壁10mm.左室射血分数(EF):31%。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宽约200ms,发作时心电提示持续性室速。
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后,决定植入左室多部位起搏(MPP)CRT-D起搏器。
造影显目标靶血管
左室电极到达靶血管部位,测试参数正常
术后程控优化患者QRS波明显变窄:术前自身QRS200ms,BIV CRT(左室单部位起搏)QRS160ms,MPP CRT(左室多位起搏)QRS125ms,MPP&Sync AV QRS115ms
目前全球超过8000万人正在遭受心力衰竭的折磨,而我国心衰患者数量也已超过1300万人。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差,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浮肿等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症状会逐渐加重,甚至影响生命。约20%的心衰患者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约50%的心衰患者确诊后5年内死亡。心衰的治疗目标主要是延缓进展、改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基础药物治疗往往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这时,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无疑是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的新曙光,但仍有30%左右患者仍不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心衰导致的各种症状,左室多部位起搏(MPP)+SynAV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膈肌刺激、降低起搏阈值及电极脱位的并发症;提升CRT的反应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
温馨提示:
就诊地址:江西省人民医院红谷滩院区(红谷滩新区丰和北大道266号)心血管病医院八科(心脏起搏/结构性心脏病病区)2号楼15楼,联系电话:0791-87721381
专家门诊时间安排:
洪浪主任医师:红谷滩院区门诊周一上午、爱国路院区门诊周二上午
洪明主任医师:红谷滩院区门诊周二上午、爱国路院区门诊周一上午
周裔忠主任医师:红谷滩院区门诊周四上午、爱国路院区门诊周五上午
刘元庆副主任医师:红谷滩院区门诊周三、周五上午
起搏器程控随访地点:江西省人民医院红谷滩院区门诊二楼32诊室
起搏器程控随访时间:每周三、周五上午(节假日除外)
交通路线:
1、乘坐地铁1号线至珠江路口下,或乘坐50、260、506、252、820路公交车至香江路口站、珠江路地铁站或天赐良缘站即可到达
2、爱国路院区和红谷滩院区安排了特约摆渡车,工作日每30分钟一班、周末及法定节假日每60分钟一班,来回对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