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创新】ECMO护航,经心尖入路介入植瓣,主动脉瓣脱垂并重度关闭不全患者绝境求生 |
| 发布日期:2021-08-25 11:49 信息来源:心内四区 作者:陈丽燕、詹宇亮、 访问次数:
|
|
2021年7月28日,江西省人民医院党委委员、省心血管病医院院长洪浪团队联合心内科、心脏外科、CCU、心脏彩超、麻醉科、放射科、介入护理等组成多学科合作团队,为一位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心衰的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保驾护航下,采用经心尖入路,完美植入J-Valve瓣膜。患者于8月23日顺利出院。截至目前,该手术为我省首例由心内科团队主导完成的经心尖入路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该术式的开展,开启了我院心内科主动脉关闭不全微创介入治疗的新篇章,标志着我院主动脉瓣疾病介入治疗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患者男,68岁,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减退,以流食为主,伴有胸闷、心慌、气喘等不适,活动后加重,伴有乏力、全身冒冷汗等不适,拟“纳差、消瘦查因”于2021年7月11日收入我院消化内科,后因病情需要于7月12日转入心内四区。

术前多学科团队讨论
术前心脏彩超提示:主动脉瓣脱垂并重度关闭不全,左心功能明显减低并心肌受损、射血分数(EF)32%;三维增强CT示:主动脉瓣环周长折算直径29.5mm;实验室常规检查示:肝肾功能不全(谷丙转氨酶286IU/L,肌酐290umol/L);NT-proBNP:13731ng/mL;心功能分级(NYHA)Ⅳ级;主观整体评估(SGA):C级,重度营养不良;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评分14%,高危组。

术前瓣膜准备

蔡新勇进行血管通路准备
患者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外科换瓣手术风险极高危,药物保守仍反复心衰,只能通过介入手术治疗。但由于患者左室流出道、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均严重扩张,目前常用的经股动脉入路瓣膜尺寸无法进行铆钉植入,因此团队术前讨论时决定经心尖入路进行介入手术,并且由于该患者术前心功能非常差,需提前准备好ECMO,术中一旦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立即植入。

心尖小切口

洪浪在手术中
术中,患者取仰卧位,常规全身麻醉后气管插管,通过右股静脉鞘管植入临时起搏器,并调试是否正常工作。穿刺右股动脉置入猪尾导管造影再次确认主动脉根部影像;果然,在进行心尖荷包预缝合及心尖穿刺时,患者频发室速,血压不能维持,遂立即经左股动静脉植入VA-ECMO维持血流动力学;最终顺利置入29mm J-Valve介入瓣膜。术后再次造影及食道彩超确认瓣膜位置良好,无瓣周漏,舒张压由40mmHg升至80mmHg,血流动力学平稳。

回CCU病房ECMO运行中
患者术后返回CCU密切监护,18:30,患者突发室颤,电复律20余次配合胸外按压才转为窦律,继续在ECMO的支持下,经过不断调整药物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患者转危为安。次日,患者病情平稳,撤除ECMO和气管插管。
次日20:30,患者突发抽搐,急性脑梗伴癫痫发作。心内四区蔡新勇副主任医师和CCU曹乾蔷副主任医师寸步不离患者,在进行头颅CT检查排外脑梗脑出血后,仔细分析患者的病情,判断系脑缺血缺氧引起,在重症医学科杨春丽主任医师的积极协调下转入ICU进一步治疗。根据神经内科意见,予以脑保护、抗癫痫等治疗。后续经历重症感染、消化道出血、急性肾衰、凝血功能障碍等多重困难。为此,洪浪教授成立了由心内科、CCU、ICU、心外科、神经内科、康复科等多学科治疗小组。每次的病情变化,治疗小组间随时通报,综合决策。朱虹岷、詹宇亮主治医师更是每天守在病房,观察患者每一项指标波动,不放过蛛丝马迹。

写给医生护士的感谢信
在多个团队的医护人员精心照护下,患者病情终于稳定,再次转回心内四区,恢复良好并于8月23日顺利出院。出院前夕患者家属送来了锦旗和表扬信,给予了整个团队充分的肯定和认可。拿患者本人的话总结说:“感恩医护人员不放弃,让我绝境中求生;感谢微创介入显神功让我少受痛苦;感谢家人的支持,也感谢不服输的自己!”
洪浪团队致力于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引进和开展了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外周血管疾病等几十种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新技术、新项目,在心血管介入领域,特别是高危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及复杂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等手术难度处于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年收治住院病人3万余人,平均住院日5.6天;年心脏介入手术量近2万台,30年来均位居全省首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