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邵靓博士和神经内科张萍博士,在心脑血管疾病共同发病机制方面进行了长期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从纤维介素蛋白2方面阐明心脑血管原位血栓形成对心梗和脑梗的影响;从GAPDH基因调控自噬水平研究心脑细胞死亡新途径;从炎症介质TLRs论述心脑疾病中炎症瀑布反应及其可能的调控方法,并已在相关领域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
长期工作和生活在严重的空气污染环境中会增加心脏、大脑和肺脏等多器官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它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住院风险,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缺血性中风。污染越重,暴露时间越长,心血管疾病住院的风险越高。然而,空气污染是否直接或间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及其机制尚不清楚。所有个人防护策略都缺乏证据表明它们可以减少临床心血管事件。基于前期基础,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Public Health (实时影响因子3.6,文章接受率仅10%)邀请我院邵靓博士担任Air pollution and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空气污染与心脑血管疾病)专栏主编。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其具有相同的危险因素和病理生理学基础: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动脉炎等血管性因素;②高血压等血流动力学因素;③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血液流变学异常;④白血病、贫血、血小板增多等血液成分因素。故而两种疾病常常伴随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