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江西省人民医院,本站祝您身体健康!今天是: 预约挂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热门搜索:
就医指南
预约诊疗 门诊安排 就诊流程
医保新农合 住院须知 查询服务
 
交通方位 健康体检  
 
  江西省人民医院 > 新闻中心 > 科技新闻 >
仁医病例|扭转乾坤、化腐朽为神奇:“人工肝”技术助力消化急危重症救治
发布日期:2023-05-06 10:07    信息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访问次数:
扭转乾坤、化腐朽为神奇
—“人工肝”相关技术助力消化急危重症救治

  近日,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顺利完成多例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治疗技术,打通生命通道,助力消化急危重症病患救治工作。
  1重症胰腺炎
  35岁中青年男性,因持续性腹痛入院,CT提示急性胰腺炎,甘油三酯 64mmol/L,体格检查:呼吸:32次/分、心率:125次/分、血压:110/66mmHg,腹肌紧、全腹部压痛及反跳痛明显,诊断为急性胰腺炎(重症、高三酰甘油血症性)。病情危重,持续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持续性器官衰竭随时危及生命,当机立断,必须马上快速降脂,减低血内脂肪物质继续损伤胰腺。科主任陈建勇教授组织科室病情讨论,充分沟通及患者家属同意后,决定进行血浆置换+血液灌流术降脂及清除炎症介质。
 
  入院后2小时内,曾俊副主任医师便带领消化内科人工肝小组汪恬主治医师、章惠芳主管护师等相关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了第一次血浆置换+血液灌流术,持续治疗3个半小时,置换出同等量血浆的脂质;
 
  次日,经过第二次血浆置换+血液灌流术,患者甘油三酯降至4.83mmol/L,及时有效地扼杀住病情进一步重症化,为患者后续治疗创造了机会;
 
  目前,该患者病情平稳,正在进行重症胰腺炎综合治疗中。
  2重症肝炎
  29岁青年男性,因腹胀、黄染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考虑诊断为急性重症乙型肝炎、肝衰竭,胆红素最高达到361.5umol/l,考虑患者年轻、且为家中独子,常规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长时间的高胆红素血症对人体的危害巨大,甚至存在危及生命安全的风险。
 
  “时间就是生命”,消化内科科主任陈建勇教授立即召开科室大查房及病例大讨论,对患者病情进行充分评估和分析,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共同研讨制定出符合患者身体和疾病情况的诊疗计划,决定对其采用人工肝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技术纠正肝衰竭;
 
  徐伟民主任医师领衔科室人工肝小组,由汪恬主治医师、郑雄住院医师、章惠芳主管护师等相关医护人员通力协作,为患者顺利进行3个疗程“人工肝”治疗,总胆红素降低至180umol/l、凝血功能明显改善;
 
  经过内科综合治疗,患者病情好转,顺利出院。
  3肝衰竭
 
  55岁老年男性,因进行性皮肤黄染入住我院移植科,患者既往有肝癌手术史,入院总胆红素高达456.7umol/l,精神疲软,无法立即进行肝移植手术;
 
  接到移植科会诊需求,科主任陈建勇主任第一时间,召集科室人工肝小组,当天便实施人工肝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术后患者精神较前明显改善,总胆红素下降至151.0umol/l,打通肝衰竭患者肝移植前最后生命通道,为肝移植手术保驾护航;
 
  该患者,当晚顺利进行肝移植术,并康复出院。
 
什么是人工肝

    “人工肝”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当肝脏生病时,人工肝技术可以暂时代替肝脏工作,为其他治疗创造机会
  是借助一个体外的机械、理化或者生物反应器装置,将患者血液引流出体外,分离出血浆后,通过两个不同净化作用的柱子再回到体内;同时,在吸附柱达到饱和后,再用新鲜血浆等量置换身体中含有大量胆红素和其他有毒物质的“坏血浆”,以最大限度清除肝衰竭或增加的各种有害物质,补充需肝脏合成或代谢的蛋白质等必需物质,改善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内环境,有效地暂时辅助或替代了肝脏相应的主要功能,为自体肝细胞再生、肝功能恢复创造了机会,也为后续肝移植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更是一整套血液净化技术的整合,不仅仅应用于肝脏疾病(重型肝炎、肝移植前后、高胆红素血症、肝性脑病、肝衰竭、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危急重症),对于重胰腺炎综合治疗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均有高效应用

 

 
转自| 江西省人民医院消化肝病科微信公众号
编辑| 吴伊宁
审核| 罗昭淦
终审| 乐熙文
 


版权所有:江西省人民医院  通讯地址:南昌市爱国路152号  邮政邮编:330006 网站投递邮箱: jxphxc@163.com
   咨询电话:0791-86895550 传真:0791-86895863  赣ICP备12006239号-1  洪卫网审【2014】第10号
您是本站第:677624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