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日期:2023-04-27 17:06 信息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访问次数:
|
|
近日,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主任杨春丽团队成功救治了一名外伤致颈部气管横断窒息的重症患者文先生,经多学科联合救治,患者成功脱离生命危险,转入康复病房作进一步治疗。
时间拨回到一周前,2023年4月19日下午,43岁的文先生在骑行电动车时被一段悬在空中的电线勒住脖子,导致颈部气管破裂,呼吸困难逐渐加重,无法言语。当地医院紧急行气管插管同时联系并转入我院ICU。入ICU时全身皮下气肿,颈部可见明显勒痕,口唇发紫,呼吸机难以送气,指脉氧显示血氧饱和度只有60%左右,属于重度缺氧。在科里待命的杨春丽接到病人后,发现患者出现持续性呼吸困难,血氧难以维持,在可视喉镜下调整气管插管位置也难以改善氧合情况,此时杨春丽敏锐地判断:气管断裂,气管插管不在气管内,可能进入假腔。如不及时改善缺氧,病人马上会心跳停止,情况危急。杨春丽当机立断,一边准备ECMO器材,一边和家属交谈,在征得家属同意后立即行vvECMO治疗改善患者氧合,为下一步抢救赢得时机。
患者行vvECMO抢救情况
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立即启动,杨春丽主任医师、杨小刚副主任医师、何招辉副主任医师、陈小红护士长及其他在场医护人员通力合作,在短短27分钟之内就成功为患者实施了vvECMO治疗,真正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重要性。
患者进行vvECMO支持治疗
看见黑色的静脉血从患者体内引出,然后通过氧合器后变成殷红的氧合血灌入患者的体内,杨春丽长舒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有了生的希望!
同时,多学科会诊(MDT)方案已启动,及时赶到的胸外科主任医师刘勇、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罗红强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童波参与多学科会诊。
按照多学科会诊意见,请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协助纤维支气管镜下调整气管插管,并且初步判断气管断裂的部位。
急诊手术行颈部切口气管修补术
紧接着,在完善术前准备后,于当日下午5点,患者在ECMO支持下被送入手术室行急诊手术,由胸外科刘勇主任医师团队和耳鼻喉科徐华主任医师联合行颈部切口气管修补术。经过紧张又有序的手术,患者术后返回ICU病房进一步治疗。
经过多日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撤离ECMO、脱离呼吸机并拔出气管插管,患者现已转入普通病房进行下一步康复治疗。
“重症医学科是一个高度专业化和综合性的科室,旨在为病情危急的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多学科会诊、科室的团队合作以及过硬的诊疗技术造福了我们的病人,特别是危急重症病人。”杨春丽如是说。
科普小知识
ECMO全称为“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是一种高级的体外生命支持系统。它通过一系列的机器和设备,将病人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人工膜肺氧合处理,再输回病人体内,以替代病人的心肺功能,帮助病人维持呼吸和氧合。ECMO技术是一种非常复杂、高级的生命支持系统,需要一支由多个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进行操作和管理。
ECMO技术曾在救治新冠肺炎危重患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重症患者的治疗中,ECMO可以帮助病人维持生命,缓解病情,提高治愈率。虽然ECMO技术的治疗效果很好,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专业人员的严密监测和管理,以确保病人的治疗安全。
外伤致颈部气管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急症,治疗难度大,风险高,需要多学科的密切合作和积极的抢救治疗。
文字丨ICU 张君琴
编辑丨杨岚
审核丨罗昭淦
终审丨乐熙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