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心血管病医院负责人、常务副院长赖珩莉的带领下,著名心血管专家洪浪教授指导下,省心血管病医院二病区负责人尹秋林带领团队使用国内首家也是国产唯一一家自主研发的IVUS-OCT同步成像系统成功为一位76的老爷爷开展了介入手术,术中深穿透力IVUS和高分辨力OCT优势互补,图像清晰,成像速度快,标志着我院冠脉介入诊疗新技术取得新突破,进一步证明了国产血管内同步融合成像技术已然走向国际前沿。
病例信息
患者,76岁,老年男性,一月前胸闷,伴有咳嗽,活动后胸闷加重入院,冠脉CTA检见多支冠脉重度狭窄,考虑冠心病。冠脉造影显示:左主于未见斑块及狭窄,前向血流Timi3级;前降支近段弥漫性斑块,狭窄约80-85前向血流Timi3级,可见间隔支向右冠发出侧支循环;回旋支全程弥漫性斑块,近段狭窄约40%,远发出第一顿缘支处最重,狭窄约80%,前向血流Timi3级;右冠脉全程弥漫性斑块,中段狭窄约90%,段后三叉慢性闭塞,TIMI血流O级。
向家属说明冠脉病变情况后,尹秋林团队决定采用IVUS-OCT同步成像设备进行精准介入手术。
首先处理右冠,在使用2.0*15mm、2.5*15mm预扩球囊对右冠中远段病变充分预处理后,接着送入IVUS-OCT同步陈导管成像(选择单模IVUS成像):IVUS图像清晰,显示右冠中远段第二弯后弥漫性斑块,且以纤维斑块为主,最狭窄处位于中段,MLA:1.72mm2,直径1.49mm,斑块负荷74%。如图(1)结合IVUS检查结果,患者此处病变有行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的指征,术者团队讨论后最后选择植入2.0*30药物球囊进行治疗。
图(1)
其次处理前降支,送入IVUS-OCT同步成像导管(选择IVUS-OCT同步同屏成像模式)到前降支中段,通过一根导管一次回拉获取IVUS和OCT同时同位的图像信息(兼顾高分辨力OCT:精准判定斑块性质和深穿透力IVUS:精准识别EEM自动计算每帧图像的斑块负荷),图像显示前降支以纤维斑块为主的斑块,最重处位于前降支近段处管腔面积1.64mm2,斑块负荷87%。图(2)同时可见钙化斑块图(3),以及预处理后产生的夹层。图(4)
图(2)
图(3)OCT可以测量钙化厚度,IVUS穿不透钙化能够识别钙化角度
图(4)
接着术者选择于前降支近段植入一枚3.0*22m药物洗脱支架,并使用3.0高压球囊进行后扩。再次送入IVUS-OCT同步成像导管,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大需要减少造影剂使用,于是再次选择单IVUS模式进行成像:IVUS成像效果良好,图像显示支架贴壁良好,支架远近端无夹层,图(5),患者无不适主诉,结束手术。
图(5)
术后反馈:
术后,尹秋林团队对IVUS-OCT同步成像系统在本次病例的精准指导给予了高度评价,不仅图像清晰,成像速度快,测量精准,运行稳定,而且一根IVUS-OCT同步成像导管可切换4种成像模式(单IVUS成像、单OCT成像、IVUS-OCT同时同屏、IVUS-OCT同步融合成像),满足临床的多样化需求,精准评估,优化介入,就像是临床医生的两只眼睛,不仅看的清,而且看的深,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诊断数据信息。相信未来IVUS-OCT同步成像技术会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冠脉疾病的诊断,冠脉斑块性质的判断,以及PCI手术策略方案的制定和术中评估,让更多患者获益,同时提高医院的诊疗技术水平。
文图/省心血管病医院二病区 黄丽 张学洪
编辑/罗青霞
审核/ 罗昭淦
终审/乐熙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