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群一家与养父母(左一:沈群)
沈群生身父母
说起沈群,江西省人民医院全体职工无不众口皆碑,有说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说他真诚善良、热情周到,还有说他刻苦钻研、技术精湛。是的,他是职工和患者心目中的好医生,在他身边共同工作的人总能看到他充满激情的工作,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可他自己总是说:我不想怎么样辉煌,只想做一个尽责任的普通人。责任是他待人、做事、成为社会角色的准则,按着这个准则,他力求将各项工作做好,力求使身边的人能相互理解。为了“责任”二字,他在家庭中付出的艰辛常人难以想象。
童年故事
像许多孩子一样,沈群也有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10岁那年,沈群放学回家,家中来了个约40岁的中年陌生男性,他那慈祥的目光似初春的阳光,孩子幼小的心灵立刻感觉到他一定是家里十分亲近的人。当父亲问孩子:“你猜,他是谁?”孩子不加思索地回答:“是姑父。”因为在所有的亲戚中,只有南京的姑父、姑妈从未见过。那中年男人先愣了一下,但很快回答道:“是姑父,是姑父!”
这以后,两家人走得很近,孩子每当寒暑假就去姑父、姑妈家住上一段时间。姑父、姑妈很亲切,身边没有孩子,把小沈群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小沈群也过得很快活,他很向往那一段快乐的时光。姑父、姑妈住在南昌的郊区,不是南京的那个姑父、姑妈,这其中的缘由孩子从未去想过。
沈群读大学了。一天他在家中抽屉的铁盒子里发现了一张纸,这张纸是盖了公证章的领养证。原来沈群的姑父、姑妈才是亲生父母,而现在的父母亲是养父母。很长一段时间里,沈群心里很烦,在一次和养父的交谈中养父意识到孩子已知道了秘密,于是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
生父母家庭生活困难,在朋友的帮助下将刚出生的第三个小孩(小沈群)送给了生活较好、结婚多年却未曾生育的养父母,精明的养父母担心生父母将来反悔,通过公证处得到了领养证,以后10年两家没有来往。
10年后的一个夏天,养父母听熟人说起在生父母的住处淹死了两个小孩,那熟人的描述使得养父母意识到是小孩的亲生父母家出了事,死的是小孩的两个哥哥。养父母度过了一个不眠的夜晚,也流泪了一个晚上,最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自己抚养了10年的唯一孩子还给生父母。
养父母找到了生父母说明了来意,对于刚失去二子正悲痛当中的生父母来说,这无疑是上天恩赐的礼物,但他们没有接受,人家毕竟养育了10年。最后经反复推让,养父母只答应来看看孩子。
这就回到了故事的开头,当生父第一次看到孩子,就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他。养父母能体会到生父的感觉,刻意让小孩更多地与他们接触。从此两家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
父亲平静地说完故事,沈群已非常的感动。从此,沈群有了两个家庭的爱,也有了两个家庭的责任。
爱的延续
谁都爱自己的孩子,多数父母亲对孩子的付出远超过孩子对父母亲的回报。沈群和大多数父母亲一样对孩子的成长也倾注了全部的爱。极少数知情人,都一致认为沈群是最伟大的父亲。
1994年秋天,沈群有了自己的孩子。可高兴没几天,烦恼就来了,因为这小男孩很折腾,从早到晚总哭的特别的揪心,没完没了的;白天睡觉多,晚上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闹腾。说也怪了,一抱在手上,还要走来走去,小孩就没了哭声。沈群的爱人生小孩后严重贫血,血色素才四克,不得不卧床养病;养父母年龄大,也没有带孩子的体力;所以带孩子的负担主要落在了沈群的身上。
作为年轻医生的沈群,白天工作很繁忙,晚上还要抱着小孩来回走动,给小孩喂奶、换尿片。这是沈群最困难的时期,带孩子也没经验。很多人都不能想象,小孩出生的头半年里,孩子晚上基本上就没有离开过沈群的怀抱,他总是通宵达旦地抱着孩子;这半年里,沈群每天睡觉2~4小时;这半年里,他眼窝下陷,面色晦暗;这半年里,他能在交班、吃饭当中睡着。他太困了,严重的睡眠不足使他身体极度的透支,这种困难的情况持续了大半年的时间,他坚强的挺了过来。
小孩读书了,沈群也没有少操心。除了每天早出晚归接送小孩,望子成龙的他还要带孩子去这个补习班、上那个提高班,但小孩提高谈何容易,所以沈群就自己学习起来。从不懂到搞懂,从搞懂到精通,再去教导小孩,这其中付出了不少的心血。相信很多家长都是这样教导小孩的,但少有家长能够一直这样教下去(关键是中学的理科题目不会做),但沈群坚持了下来,当医生的他能轻松地拿下高考理科卷85%的分数,他一直辅导小孩到临高考前,连理科能力不错的儿子都很佩服。不是沈群天生就有这么强的理科能力,只有家里人才清楚,为了辅导孩子,他有时想题目至深更半夜1~2点钟。
虽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该这样勤勉,但这无疑说明沈群是个伟大的父亲。“润物细无声”,他从不跟孩子说他已付出了多少,但他默默地做了一切,他的无私的爱、强烈的家庭责任感感染了孩子,从小到大孩子和父母亲像朋友一样,从没有“代沟”,孩子也一样爱着他的父母亲。
爱的回报
上天似乎在给沈群开玩笑,也好像在考验他的意志力。从小孩读书开始,家里的事接二连三。有时沈群在抱怨,为什么自己是独子?为什么有两个家庭?又为什么自己从事的是最辛苦的职业(医生)?
沈群的儿子读初中的时候,沈群的母亲(这里指养母)已患老年痴呆,家中尚没请保姆,这时84岁的老外婆已病入膏肓,身体各器官衰竭,本想送入医院进行治疗,可老人不肯入院,对面的邻居(一附院的唐主任)也说没必要,沈群就在家给老外婆治疗,请当时的一名护士帮助到家输液。老外婆只有养母一个女儿,女儿又患病,所以老人生命最后岁月照顾的重担落在沈群和养父身上。沈群和外婆很亲,很小时候是在广丰外婆家长大,在那里度过了幸福的童年时光。这时外婆就像风中的残烛,耗尽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任沈群和养父怎么精心照顾,老人还是驾鹤西去,令人感到安慰的是,可亲可爱的外婆走时很安详,几乎没有什么痛苦,亲人们都在她身边守着。
1998年沈群从养父母住处搬了出去,没住在一起。可1999年母亲患老年痴呆,2002年就已不能走路长期卧床了,因压力大,家里请了保姆帮助照顾母亲。沈群繁忙工作了一天,也得经常回养父母家去协助养父、保姆照顾母亲,负责医疗。保姆不总是有,有时保姆要回老家,这时沈群、爱人和小孩又得搬回和养父母一起居住,目的是帮助养父照顾生病的养母。家人每天要帮助患母洗脸、刷牙、喂饭、喂水、喂药、翻身、按摩、擦洗身子、换尿片和床单;如果两天不解大便,就得打开塞露抠大便了;每周还得洗头、洗澡,夏天每1~2天就得洗澡。母亲不会配合、躯体僵硬,完成这些事沈群都累得一身臭汗,已经到了晚上9点多,稍微关照一下小孩的学习,有时做一点自己的工作,就已经夜深人静了。如此一天天的忙碌过了许多年,这些年沈群少了娱乐,没了应酬,直至2011年母亲过世后作为主任医生的沈群家里才有了电视、电脑才通了网络。
还记得2009年底母亲股骨骨折,骨折端造成臀部大片软组织溃烂,一附院骨科认为是临终骨折,就是继续住院也不可能超过3个月的生存期,当然也没有生存的价值(母亲老年痴呆终末期,如同植物人一样),在住院治疗20天后就拒绝了家属继续住院治疗的请求。沈群不忍心,将母亲转到了自己工作的科里治疗,在沈群和科室同事的关心和努力下,母亲延长了一年的生存,至今沈群都很感激科室的同事们。
……
沈群是一个责任感极强的男人,是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好医生,他还有许多感人的家庭故事可以叙说。但岁月不饶人,20年前他风华正茂,比同龄人显得更年轻,而现在生活的磨砺使他显露老态,两鬓斑白。家里有三个80多岁的老人要照顾,他真诚地希望家人们幸福安康。

沈群家庭荣获江西省卫生计生委委直机关“最美家庭”,他的感人诸多事迹才逐渐被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