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父亲,每个人都不陌生,有人说父爱深沉,如高山,母爱细腻,似流水,父爱是一种严厉的爱,深沉的爱,无声的爱,父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个榜样,是一个指明灯。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看出来父亲的行为习惯在子女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71年前,共产党员王孝和在反内战的民主运动中被捕,他本有撤离的机会,但为了继续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不顾怀孕的妻子的请求,留了下来。在被押赴刑场前,他留下了一封绝笔信,在信中他嘱咐妻子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取名叫佩民。71年后,王孝和的女儿王佩民深情讲述她通过父亲留下的名字印记,前往父亲生活和战斗的地方,寻访父亲战友的故事。无意间在档案馆中看到父亲留给家人的47封信,在这些信中,有对家庭的不舍,对妻子的关切,对孩子的愧疚…她这才明白,父亲对自己的爱有多么深沉。王佩民为父亲寄出一封跨越时空的回信,呼唤父亲,也对这份深沉的父爱作出回应。
影片中的王佩民,她探寻父亲曾经走过的地方、工作的地方,试着与她的父亲产生共鸣,是什么让她的父亲在那个战乱的时代,在民族大义面前,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抛下她的母亲和肚子里尚未出生的自己。王佩民一生都在寻找的自己的父亲的足记,并作为自己的榜样,启示的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父亲的爱不同与母亲的爱,父爱不明显,还记得小时候学过的朱自清《背影》,文章中的父爱不善于表达,但作者从未感受到父爱的消失,那种淳朴、厚重的父爱。但是从王孝和给王佩民的一封封没有寄出的信中,所流露出的情感。面对敌人的枪口,他所表现出的坚定执着,面对未出世的女儿,又表现的如此温柔。
对许多人来说,父亲是严厉的老师,身体力行的教我们为人处世之道,用几十年的人生经验打磨我们的棱角;有时父亲又如兄长和同伴,在棋盘里和球场上有着较真和倔强。在我们的成长之路上,父亲就像是人生的标尺,小时候为我们量身高,盼我们身体强健;长大了为我们量人格,嘱我们为人正直。影片中有一幕,共产党员王孝和在上海特刑庭上留下的一张照片,照片中的王孝和面对国民党的审判微微一笑,王佩民说,她很自豪,因为父亲是笑着走向了刑场。这个笑容,她认为是父亲对国民党的政府表示出的那种轻蔑的微笑;同时又是对共产主义这种信仰的坚定的信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今天的美好生活,正是有像无数的王孝和一样的共产党员牺牲自己换回来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现有的生活,牢牢记住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紧跟中国共产党的脚步,才能建设更美好的明天。我们需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周围,把握新思想、新潮流、新动向,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一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