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动态播报丨《跨越时空的回信》观后感(九) |
|
| 发布日期:2019-09-25 10:04信息来源:血透室作者:殷慧敏访问次数:
|
|
今日有幸在单位参加了集体观影,观看了家书传承类节目《跨越时空的回信》第九期。本期节目围绕“守护”这一主题,讲述烽火年代,革命者以大无畏的精神守护自己承诺和使命的故事。“守护”,是一份使命,亦可以是一句承诺;使命于身,虽千难万险、利益相诱,不改其志。对先烈来说,完成使命,便是守住信仰!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一批特殊的秘密文件,它就是被称为“一号机密”的中央文库。中央文库中囊括了自“一大”以来中共早期诸多重要文件,一旦被泄露或发现,将对我党造成致命打击。解放前,在保管中央文库的历程中,十几位保管员抱着“与文库共存亡”的决心,倾尽所有,直到这批文件被安全送入新中国的档案馆。其中,第二任文库保管员陈为人为保卫文库,积劳成疾,肺病复发,在临终之际,他为后任保管员写下了一封特殊的书信“开箱必读”。这份特殊的嘱托一直延续至今,在中央文库建立的88年后,来自中央档案馆的现任保管员赵涓在节目现场,讲述先辈用生命守护文库的感人故事,并寄出一封跨越时空的回信,传承守护的使命。
实力派演员黄俊鹏用浑厚的声音诉说着对党对人民的默默无闻守护英雄的敬仰。黄俊鹏身穿简单的白色衬衫,外搭暖色毛线外套,一条灰色裤子朴实无华,他现场朗诵了为国家人民守护国家重要机密“中央文库”的保管员陈为人的《开箱必读》。黄俊鹏深入情境,用浑厚的声音讲述着陈为人默默无闻的守护精神,以及对他的敬仰,听完感动不已,在抹眼泪的同时表示,“没想到这么感人”,“我们当代人也要有这种守护精神!”。
第二个关于守护的故事发生在1935年,土城战役打响,一场恶仗下来,增加了大量伤员。其中,有7名红军战士被送往老乡唐树田的家中,伤愈后,在战士们重返队伍前,他们给唐树田一家留下了一封“证明书”,承诺会回来看望老人。然而,种种阴差阳错,让彼此挂念的他们,再没能相见。节目中,七名红军中吴贞和的儿子吴炳银与老乡唐树田的后代唐文祥相聚节目现场,共同追忆那段故事,并携手寄出一封跨越时空的回信,传承先辈们守护诺言的精神。“土城战役红军手迹”记录了红军战士与百姓之间的军民鱼水情,体现党和红军的初心所在、火种传播、作风传承。
在《跨越时空的回信》上,吴炳银为带着遗憾离世的父亲吴贞和及其他红军战士写了一封回信。他在信中写道:“儿子终于见到当年救你的唐树田家人,当面向他们表示了感谢,你多年的遗憾得以弥补,可以放心了。”吴炳银在信中对父亲说:“我更加能够理解,为什么你一直到离世,都对没能当面感谢救命恩人耿耿于怀,一定要嘱托我找到唐家人,因为对老百姓守信践诺,是红军始终被老百姓信任的根本。”“父亲,你的遗愿儿子已经替你完成,但是你们老一代人坚守的准则,会一代代传承下去;你们当年的理想抱负,依然会成为年轻人的价值追求。”
国家机密重于泰山,烈士用鲜血守护了中央文库,透过他们的遗墨和一份份档案,我读懂了他们的初心和信仰;红军后人使命于身,虽千难万险,不改其志,诺言于行,虽时间久远,不改其诺。对先烈来说,完成使命,便是守住信仰,践行诺言,便是守住人格。我们敬重先烈,在于他们的选择以不可为而为之承民族兴亡之责;我们缅怀先烈,在于他们的选择已成为今日你我的人生坐标和价值信仰!作为新时代的工作者,更要认真学习先烈们的崇高精神,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以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精神,以善作善成、勇创一流的作风,改革创新,奋斗姿态,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
|
|
|